国际研究前沿令孩子得了抑郁症双相的有害

时间:2022/9/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本文字数约:字

阅读时间约:4分钟

我们一直在文章、视频中强调,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成瘾疾病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背后的根源,主要是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其中的创伤记忆。

这个突破性发现,源于我们18年来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

尤其是我们在临床心理干预中发现,当利用深度催眠精准化地找到症状背后的具体病理性记忆,并予以高效化修复后,该症状会迅速大幅度缓解,甚至消失。

这个过程主要由催眠治疗师Lucy来实施,是她凭借大量的深度催眠实践、个人独特的阅历和感悟而自发创立的。

一开始,我们都觉得这很神奇,临床效果令人震惊,很多患者久治不愈的精神心理症状一下子就好了!但当时我们仍不明白背后的科学原理。

而由于那时催眠治疗师Lucy修复的主要是患者的创伤记忆,所以我们把这个独创技术称为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技术(TPTIH)。

后来,我跨学科学习脑科学和认知神经心理学,了解到病理性记忆和记忆再巩固理论,才找到了我们这项“神奇”技术的理论支撑。

我们曾多次提及病理性记忆和记忆再巩固理论,也简单地叙述过这两个理论的主要含义,但展开得不多。

最近,我看到一篇对于创伤记忆、记忆再巩固讲得比较深入、易懂的文章,再次分享给大家:《记忆“操纵术”:重写创伤记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看看全文。

这篇文章是一名心理学硕士、记忆机制研究者写的。作者首先介绍了创伤记忆在大脑中的多种表征,也可以理解为多个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种是与记忆事件相关的细节,比如当时的天气、地点、环境,这被称作情景记忆。

另一种则由该事件引发的生理、心理反应,回想记忆时会激活消极的主观感受。

目前,大多数关于修改创伤记忆的研究,都着眼于通过一些技术来改变这两种记忆的表达。

这里科研发现与我们在临床心理干预中的发现是相符合的。我们在深度催眠下发现,创伤记忆可以分为4个组成部分:

创伤发生时的情景和画面;

强烈的负性情绪;

不适的躯体感受;

扭曲或消极的认知。

而我们也主要通过对这4个部分进行处理,从而修复患者的创伤记忆。

在《记忆“操纵术”:重写创伤记忆》这篇文章里,作者还介绍了目前科研人员尝试过的、主流的几种修改创伤记忆的方法,希望能借此缓解创伤事件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第一种方法,在利用行为训练来修改创伤记忆时,结合特定的药物来强化效果。

比如在创伤事件发生后,让被试者服用普萘洛尔(一种可以降低情绪唤醒水平的激素类药物)。结果发现,这能够降低被试者回忆创伤事件时的生理唤醒水平,也就是躯体反应的程度会轻一些,但无法有效缓解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

又比如,有的研究人员反其道而行之。在创伤事件发生后,研究者对受试者采取暴露疗法的同时,还让他们服用神经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

这会增强受试者对创伤记忆的情绪反应,记忆的唤醒程度更高,从而令暴露疗法能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不过,作者也指出,这种方法虽然疗效维持得久一些,但创伤带来的痛苦记忆可能随时“卷土重来”。而且,这种增强暴露疗法对于当事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总之,大部分结合药物的行为训练效果并不稳定。

第二种方法,靶向记忆激活(TMR)疗法。

文章的作者介绍,TMR疗法是指在被试者在形成创伤记忆的同时,对其施加一个外在刺激。

然后,在被试者处于静息、甚至睡眠状态时,再对其施加那个相同的外在刺激,这可以激活并减弱创伤记忆带来的应激反应。如果再结合一些特定的记忆编辑技术,TMR疗法甚至可能令被试者遗忘情景记忆。

不过,文章的作者也指出,TMR技术对于即时性的要求太高了,最好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进行,无法延长到数日之后。

但在现实中,很多受害者通常在创伤事件发生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后才会寻求专业的治疗。有的人可能在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自己遭受了心理创伤。

我们在临床中接诊的患者,大部分人是在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心理症状后才求医的,这时创伤事件已经发生很久了,个别患者的心理创伤甚至婴幼儿时期就形成了。

所以,文章作者也认为,TMR疗法虽然在科研中证实有效,但难以应用到临床和实际情景中。

第三种方法,是在记忆再巩固的窗口期修改创伤记忆。

研究人员针对大鼠的实验发现,先通过重现条件激活记忆的再巩固阶段,随后再进行消退训练,可使应激反应不再出现。随后,这种研究方法用于人类被试,也证实有效。

不过,文章作者再次指出,这种方法虽然曾在实验室里被证实有效,但许多成果无法被重复,研究人员还没开发出清晰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更加未能开发出可以大规模应用的记忆修改技术。

也就是说,文章作者认为,记忆修改的技术还没能真正地走进临床和应用,未能实实在在地缓解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症状。

这位作者的科普和分析很有意义,令我们获知了更多关于记忆机制的知识,以及目前记忆修改的科研进展。

可如果她有机会深入了解我们的临床心理干预技术和效果,她的观点可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因为我们已经可以利用深度催眠创伤记忆修复技术(TPTIH)精准化地找到症状背后的创伤记忆,对其进行高效化修复,令患者对创伤事件形成新的、更理性而积极的记忆。

用认知神经科学的话来说,就是提取患者的创伤记忆,并在记忆再巩固的窗口期成功地改写了有害的记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患者的话来说,就是他们虽然还会隐隐约约记得创伤事件,但感受有了巨大的改变:令其痛苦、难受的画面或情景记忆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其负性情绪和不适的躯体感受大幅度减弱、甚至消失;对事件的认知更加理性、积极,有助于明显提升认知层次,甚至形成越挫越勇的性格,快速塑造高逆商。

而且,我们发现,不光令人痛苦的创伤记忆会导致精神心理症状,令人异常兴奋的记忆也会埋下隐患。

比如患者在人生经历中多次、反复受到过度夸奖,或从事某种行为、使用某种物质时,反复有过强烈的兴奋感受。这都有可能成为精神心理症状的病因,比如典型的轻躁狂/躁狂发作(情绪高涨、精力旺盛、盲目自大)、贪食症/暴食症、成瘾疾病等。

这类记忆虽然没有带来负性的情绪,反而是正性的;但也导致了患者出现扭曲、错误的认知,是以上精神心理障碍的病因之一。所以,我们认为这也属于病理性记忆,并将其称为“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

正因如此,我们上面提及的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技术(TPTIH),现在已经升级迭代为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可以对创伤记忆、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都进行高效化修复。

在修复后,我们还会将找到的病理性记忆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向他们详细分析这些记忆是如何导致具体症状的。这令很多患者、家属恍然大悟,患者也加强了自我觉察,从理性层面上巩固了病理性记忆修复的效果。

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技术(TPMIH)的效果令很多患者、家属感到神奇,有的还称催眠治疗师Lucy是“心灵世界的福尔摩斯”,说她是在“人的灵魂上动刀”;还有的患者、家属说,我们这项技术是“记忆编辑”。

当然,我们这项技术还没有得到临床科研和循证医学的支持,也还没有受到多少来自于业内和科研领域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dssnz.com/yhrq/135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