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布拉格四年展笔记

时间:2021/12/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KokonutttKo.,Ltd.

今年暑假刚开始跑去了欧洲,并且大言不惭的表示自己是去学术交流。虽然后面3/4的时间都在玩吧,但这么说还是有根据的,毕竟这次旅行的起因是每隔四年在布拉格举办的国际舞台美术展(PragueQuadrennial)。

PragueQuadrennial诞生于圣保罗艺术双年展,原本舞台美术只是其中一个小单元。但随着舞美艺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捷克简直如同开挂,场馆一层的展厅装不下了就自己又建了一层楼,布展细致到连给观众坐的沙发都是设计好从捷克空运过去的,在年摘下圣保罗金奖,逐渐开始了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终于在年,第一届完全注重于舞台美术的布拉格四年展开幕,年已经是第十四届。今年的展期从6月6日到16日,比四年前早了整整一周,我也因此得以翘掉学期末最后两周的课,跟着教授一起去参展。当然了,参展不是参与,而是参观。同行的还有Northwestern其他九个本科生和十四个研究生,除了四个研究生有他们合作的作品演出,我们其他人都是在上了一学期PQ主题课后,去实地长长见识。四年前的展会因为布拉格IndustrialPalace大火转移到了城市街头,今年又搬回了翻修的旧址。偌大的会展中心重现了之前ArtNouveau的装饰风格,包括四五个场馆和后面大面积的公园。PQ最主要的展览按参与的六十多个国家分,每个国家又分学生组和专业组,每组设计自己的展位。最终所有学生组作品集中在一个展厅,专业组因为规模更大,分散到两个展厅。相比之下,学生作品大部分是设计稿和模型,专业组则有更多装置艺术,民族手工艺,和机械科技的应用。

ProfessionalExhibit

以国家为单位参展,每个展位未必代表其真实(或最高)的舞美水平,却明显能看出各国对展会投入精力的差别,或者国内设计师们的工作状态,是单打独斗还是合作关系。有的国家会挑出单独一名设计师的作品展示(如法国的PhilippeQuesne,冰岛的EvaBerger,克罗地亚的IvanMaru?i?Klif),有的则是跨越时间和类别的设计作品群像。

其中不少国家运用了VR/AR科技,像保加利亚就建了一个镂空的巨型蜂巢,参观者可以戴上蜂头造型的VR头套,看到50多个剧目的实景模拟,也可以用AR手机对准透明的蜂巢壁,屏幕上就能显示出隐藏的设计图或剧照。墨西哥布展则更为传统,但极其细致入微,展示了各个剧目服装和布景设计的实验过程,包括非常精致的角色模型和布料小样,还有一本论文集,讨论设计师如何在一个个瞬间性的剧目里营造出自己持续性的情感空间,并将它倾注在微小的细节里。相比于如此诚意,有些国家的展位就显得很潦草随便。比如美国,直接放了三块同样的触摸屏,上面是二三十个设计师作品集的链接,让人自己点进去看。虽然实际内容也很精彩,但各国间比的其实是形式的创新和对展位空间的利用,因此互相拉开了差距。

保加利亚的VR头套(上)和AR屏幕(下)墨西哥的舞台设计稿《SnowWhite》(上)和《Carmen》(下)除了展示已有的舞美作品,很多国家为四年展特别设计了装置艺术,不少都超出了传统舞台的范围,而是有关表演性(performativity),行为艺术,社会学和观众体验。丹麦的作品Virgin基于中世纪有关处女的传说,比如吸引独角兽的能力,还有处女之血能治愈异疾,予人快乐的魔法。由此衍生的是一个赛博朋克风格的巨大透明展示柜,荧光蓝色的背景板前,躺着身着白袍的处子。展示柜一直缓慢旋转,玻璃后面的处子有时在沉睡,清醒时则时而出神,时而摆弄衣襟,无视观众的存在。柜子上方是长条的电子屏,显示着距离下一次提取处子之血的时间。旋转台旁边停着辆装饰可爱的粉色小推车,是处子之血彩票抽奖处,每个观众都可以抽奖赢得含有处子血的心形钥匙链,展位前时常排着长队。古老的中世纪传说在现代变成都市奇谭,依然吸引着人们猎奇的目光,而忽视了买彩票赢人血的荒诞。展示柜里的也并非女性,对人们时常把virgin这样的中性词与处女挂钩的两性思维提出质疑,模糊着男女的性别概念。

匈牙利作品的正经名字是InfiniteDune,但是装置上的标语写着“别做鸵鸟”。外观上看只是个架起来的巨型黑箱子,观众要到箱子底下,踩着凳子把头探进箱内,才惊觉自己像是另一个世界中从沙丘里探出头的鸵鸟,四顾周围,是其他的观众/鸵鸟。头顶的LED显示屏上是风暴前夕不断翻滚的低矮云层,欲破云而出的闪电变幻着颜色。箱子四面都是镜子,沙漠的空间得以无限延伸。

InfinityDune内部顶上变色的LED乌云

另外不少国家没有大型装置,而是从角色设计入手搞出一个系列。捷克作为东道主,直接用摆渡车把观众从会场运到了自己的外场地CAMPQ,设定如同一个外星根据地。观众可以在园区里过夜,身边在黑暗里闪着光,旁若无人地行走的是各种外星生物,服装和化妆上的闪粉,以及银蓝色的主调营造出一片冷酷异境。照片和概念上都是很帅,只是实际体验中布拉格那几天超高温,园区里即使夜晚也很闷热,观众多了难免也更嘈杂。

智利也有自己的一系列异生物,只是都是玩偶大小,陈列在展区柜子里。这些小怪物都以智利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为原型,又在造型里加入了许多设计师工具箱里的物件,比如针线,钢钩,灯泡,卷尺……原来每个小怪物都代表一位智利舞美设计师。参与展会的团队由智利国家文化局招募,和生态保护协会合作,定下一列本土设计师的名单,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为每人匹配了一种动物,又按他们的职业性质(灯光,服装,布景,声效等等)和舞美作品对小动物进行改造。这些小怪物甚至都有自己的名字,也是根据每个设计师的真实姓名恶搞而来。团队甚至出了一系列周边和一本书,倒着翻是每个怪物的“生态习性”,正着翻是它代表的设计师的简介。最后的颁奖典礼上智利得了最佳合作奖和青少年观众奖,也算名至实归。听说展会结束,这些怪物也成了送给它们灵感来源的设计师们的礼物。智利出版的图册封面(上)和内页(下)

StudentExhibit

学生作品们在形式上没这么五花八门,主要是模型,服装,和一些简单的装置艺术和机械,但展示出更直接的美术功底和舞台表现力,对于我这样的本科生来说也更容易吸收学习。

韩国学生的展位实在是舞台模型的暴力堆砌,直接把一个个小模型落在一起,外表做成钢筋水泥的后工业风格。模型做的……真的都很好,而且因为数量众多信息量极大,已经使我的教授在开展第一天就深深折服。学生会场也有一些单件就撑起场子的装置艺术。比如相邻的芬兰和挪威,就是两大坨不明物体等着观众入内。其中挪威的帐篷内是散落着老旧物件的杂乱丛林,像儿时废弃的游乐场,以此探索童年和亲情的记忆。芬兰泛着紫色的棕黄不明物叫做Kolo,只能同时容纳三人,里面漆黑一片,铺着懒人沙发,坐下去就陷入一片黑暗里。但这黑暗中隐隐传来风声,树叶磨蹉,沙砾翻滚的声音,还有模糊朦胧的回音,变换着方向传来,却不会让人不安,而是从感官上完全放松下来。原来Kolo的外壳上装着外部感应器,有人绕着它走过,或对着感应器说话或吹气,声音和动作都会被捕捉,过滤后传到Kolo内部。观众排队时也可以绕着它走动,向里面的体验者传递信息。

Kolo外观(看起来有一点点像??)

我和一起的同学都很喜欢Kolo,正好教授要求我们每人在展会上邀请一位不认识的设计师来共进晚餐,由校方买单,我们就几个人一起请了芬兰团队的三个硕士设计师。

吃饭聊起天来,觉得相比起他们已经有了几年工作经验,以我大一的见识还真的只是个孩子。大四的学长和他们聊起欧洲的学习和工作环境,相较美国没有那么商业化,但靠着政府福利,设计师的生活压力反而要小一些。另外芬兰历史上竟然因为太穷了免受维京文明的影响(设计师妹子表示他们国家没得好抢),国内遍布湖泊和森林,冬季漫长,人口稀少,在审美上和日本颇为相似,生活状态则堪比蒙古……我因为专业知识实在不足以维持话题,只好跟他们聊聊这些。

而Kolo的设计也算是基于芬兰夜晚,即使是城市里也寂静孤立的模糊空间,在如今外界的嘈杂与繁忙中反而能使人内心安定。大概因为我很喜欢徒步和森林,听到黑暗里的音效会想起自然(另一个同学以为设定是外太空),其实那些声音的采样都是城市里的交通,人流和脚步声。

另外也有一些展位是由观众体验的。比如台湾,主题是ChangingRoom(更衣室),设定则放在台北巷子一个小餐馆里。

四周一圈正方形的更衣室,围绕着中间的小馆子,墙上挂着转播体育比赛的电视和摇头风扇,靠墙摆着堆满啤酒和冷饮的冰柜,中间的餐桌下是彩色塑料凳子,桌上摆好了街边小店通用的餐具,菜单,抽纸,牙签盒。体验者每人扮演一个角色,在更衣室里换好服装,戴上耳机,走进这个沉浸式场景。有人是食客,有人是服务员,有人是老板,耳机里的音频会指导每个参与者如何行动和反应,来演出一个剧本。

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因为参展的观众都熟悉表演,效果会比普通观众要好些,而最后成品是否出彩更取决于剧情的设定,从而把戏剧除了舞美外的其它要素引入了作品中。可惜我在会场时没赶上表演场次,但最后台湾在学生组评选中获了最佳体验奖,祝贺祝贺。

台湾展区的小餐厅(上)和更衣间内部(下)

Fragments

固定的展厅除了国家专业组和学生组,还有另一部分Fragments,类似于大师邀请展。每个参展国家只能选出一位标志性的国宝级设计师,作品也是和舞美直接相关的模型,服装,灯光,投影设计等。

中国选出的设计师是薛殿杰和他的作品《伽利略传》(除此之外他还设计了《阿Q正传》的舞台),年3月在青年艺术剧院东单剧场首演,是当时国内最先锋的话剧之一,由黄佐临和陈颙导演。黄佐临作为上海人艺的院长,第一个把戏剧必修的BrechtianTheory引入中国,年就排出了国内首演的《MotherCourage》。在youtube上有采访薛殿杰的视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dssnz.com/bmts/12298.html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