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什么不能吃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14/5999165.html 难道“瘦”就一定“美”? 某个下午,医院接到了一位重度营养不良的女孩的求助电话。这个名叫小玲的女孩15岁,身高厘米,他的体重却只有24.8公斤。她的爸爸说女儿从大年初三开始,近50天,就只喝水,没有吃过任何东西。她的主治医生表示,她能不能醒来都是一个问题。 在住院后的第13天,小玲的水肿已经消失,她的体重也从刚刚入院的24.8公斤降到了21公斤。但是,在ICU里20多天的抢救,依然没有唤醒这个活泼可爱的少女。最终,她的父母决定让她自由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小玲减肥的原因是为了喜欢一个男孩子,但是她发现那个男孩子喜欢比她瘦的女孩子,所以她开始拒绝食物。她是一个患有自己失控的精神疾病的女孩,这种疾病被称为神经性厌食症。 小玲减肥离世的消息迅速登上热搜。网友们对于年轻的小玲减肥离世感到很惋惜,并且表示:“绝不要有身材焦虑”。 这个小玲的故事并不只是偶然的,许多女性也有身材焦虑的问题。演员张馨予就在微博上抱怨自己穿不下某品牌的衣服。她说:“有个品牌的衣服我很喜欢,可我连他家大号都穿不上。它并不是童装,但我感觉他家对身材有点太苛刻了,斤以上的人穿不了它家的衣服。” 我们并不知道是谁给我们带来了“身材焦虑”的问题。女装尺码的数据越来越惊人,从60斤一直到全部是“x”。并且,走进实体店,满屋衣服都是“均码”,但它所谓的“平均”,要求体重不能过百…… 据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及是否健康的国际标准,中国成人正常的BMI值(体重指数)应在18.5-23.9之间。如果按照BMI的标准,体重在三位数的人居多,越标越小的尺码,束缚了正常消费者的选择,更透出某种怪异的味道。 在现代社会,弱柳扶风、三寸金莲等封建社会的畸形审美已经失去了土壤,但现在对女性身材莫名其妙的审视却卷土重来。无限贩卖身材焦虑,让审美活动变得符号化、逐利化,深陷其中的人可能会陷入迷茫,社会上也弥漫着歧视他人、审判彼此的歪风。 确实,服装尺码标注怎样取决于商家,但是“买适合自己的”也算是一种市场选择,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审美同样如此。一味追求骨瘦如柴的畸形审美本就是一种单向的笨蛋认知,很多时候这些设想还是为了某种商业活动而存在。 当然,对于个体来说,无需用离谱的尺码“压迫”自己。拒绝盲从,拒绝绑架,只有独立与理性才有勇气。 #15岁少女为爱减肥致50斤不幸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