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姚仁喜译 本书献给印度王子,净饭王之子。 若不是因为他, 至今我还不明了我是一个飘泊的人。 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好处 当悉达多证悟后,他被称为佛。佛不是个人名,而是指心的一种状态。佛这个字,是指一种功德,它具足了两个面向:“成就者”和“觉醒者”,换言之,是指净化一切染污并证得全知者。经由在菩提树下的了悟,佛陀从困于主客概念的二元状态中觉醒,他了悟到一切和合事物无法恒常存在,他了悟到只要是源自我执的任何情绪都无法导致快乐,他了悟到没有真实存在的自我,也没有真实存在的现象能被觉受,他也了悟到证悟是超越概念的。这些了悟就是我们所称的“佛的智慧”,这是对全部实相的觉知。佛被称为全知者,并不是说佛陀访遍了世界上每一所大学并背诵了每一本书,那种学习根基于主体客体的二元知识,受其自身的缺陷、规范和目标所限,因此和觉醒的知见不同。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虽然现今我们拥有这一切科学知识,然而世界并非更进步——事实上,它可能是更糟。全知并不是指学问丰富,因此说某人知道一切,是意指他没有“不知”。 佛陀更进一步地对众人指出证悟心的真实面貌,因而让每一个人都能突破痛苦的循环,也就是因为如此的大慈悲心最让大家尊崇。如果有人不知情而将走过一片埋有地雷的田野,我们也许可以在他不知道的状况下,迅速地解除引线。但这只能暂时保护他,而且没有向他提供完全的真相。然而,对他解释这里有地雷,就可以解除他当下及未来的痛苦,让他得以继续前进,甚至让他与他人分享这个讯息。同样地,佛陀教导人们,若要富裕,就要布施;若要征服敌人,就要慈悲。但他同时规劝大家,若要富裕,首先要知足;而若要征服敌人,先要征服自己的瞋恨。究竟上,他教导大家,经由解构自我,痛苦可以从根本断除,因为如果没有自我,就没有痛苦。 由于感恩他的教法,悉达多的追随者以歌咏、祈祷文来赞颂他,有人赞美他的能力,能将整个宇宙置于一粒原子之上。有些追随者心怀崇敬,希望可以投生佛土。佛土被形容为有如一无限小的粒子,上有为数如宇宙中所有原子一般的佛在该处教导弟子们,如同密勒日巴的牦牛角一般。不信者,可能会认为这是宗教性的童话,而信者可能毫不怀疑地接受这种描述,而说:当然佛能这么做,他全知全能嘛。然而如果我们以空性的观点来思索实相,了解根本没有什么极小、极大或其它二元的分别,就能清楚地知道,佛并不需要臂力才能把宇宙举起来,放在一粒原子上,唯一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这个没有大或小的了解。导致我们无法如此看待现象的习气是可以去除的,但我们有限的逻辑却阻碍了它。我们好像犯了厌食症或贪食症的人,虽然可能苗条美丽,却无法接受镜中所看到的自己,而别人也不懂为何她觉得自己肥胖。佛陀去除了这所有的迷惑而见到一切时间、空间、性别、价值观都离于二元论,因此宇宙可以置于一粒原子之上。对这种了悟,他的崇敬者以诗歌赞叹他“超越时间与空间”。包括悉达多最亲近的阿罗汉弟子们,都以见手掌与虚空同大、尘土与黄金等值而闻名。 当悉达多证悟时,他并不是把时间停止下来,或抵达了时间之终点,他只是单纯地不再受时间概念的染污。当我们说悉达多去除了时间与空间的一切蔽障时,并不是指他摧毁了时光机器或拆解了罗盤——而是他完全超越了一切时间与空间的概念。 虽然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实际经验对我们这种时光奴隶来说难以理解,但在世俗的生活中,我们还是有可能对时空概念得到有弹性、非固定性的感受的。我们遇见某人,正在遐想两人成为灵魂伴侣,结了婚,生了小孩,甚至还有孙儿,但就在此时,某些事情例如情人嘴边不经意流下的一丝口水,让我们悚然回到现实,而这些子孙们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由于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益处这么难懂,我们不会想去了解它。我们太过于习惯于依赖时间和空间的世界,因此不会想花力气在这种看来不真实的利益当中。我们对证悟超越善恶、苦乐、毁誉等二元情绪分别的面向,倒可能比较容易掌握。我们对时间与空间的依赖是可以了解的——因为目前它们很有用——但其他的这些分别,则无用到荒唐的地步。二元论缠缚我们,令我们每年花上百万美元,只是来保持外表而已。如果我们在沙漠中飘泊,就没有必要让自己看起来动人,所以很明显地,我们要让自己看起来光鲜,是为了他人,要吸引他人,与他人竞争,被他人接受。当某人说,哇,你有一双美腿,我们就会兴奋不已,继续打扮并期待更多的赞美,而这种赞美,就好比刀锋上的蜜糖一般。 许多人沉迷于自己对美丽的概念,以至于不知道我们认为吸引人的东西,事实上可能令他人厌恶。我们成为自己概念和虚荣心的受害者,这种虚荣心喂养了化妆品工业,而化妆品工业正是破坏自然环境的因缘之一。当我们得受到一大堆赞誉其中夹杂了一点点批评时,注意力就会集中在那个批评上。我们对赞美永不满足,认为那都是应得的。渴望无尽赞美及注目的人,就像想要飞到天之边际的蝴蝶一般。 ...... 未完待续 “点击”‘阅读正见’ 一简体中文版序 二李连杰序一场没有戏的好戏 译者序 三自序又是一本介绍佛教的书 四第一章造作与无常 五婴儿摇鼓及其他分心物 六追寻真理可能像个坏事 七佛陀的发现 八“在目前是” 然而我们仍然忽略它 九不稳定性 十因与缘:蛋已煮熟,你无法改变它 十一明了的利益 情人眼里出西施 十二无常是好消息 老沙弥的故事 十三第二章情绪和痛苦 个人快乐的定义 十四社会化的快乐定义 十五无法计数的各种情绪 直探根源:(不存在的)自我 十六习气:自我的盟友 与自我作战 十七那么爱呢? 十八第三章一切是空 抓住空性 十九我们有限的逻辑 二十昨日之河流:接受部分逻辑 二十一佛陀不是被虐待狂 相对真理:有“某种程度”的存在 二十二是你的执著困住了你 二十三实相:不是寓言,不是魔术, 不会致命 领带与情绪的圈套 二十四佛陀的教法:佛法做为安慰剂 二十五明了的利益:续集 二十六第四章:涅槃超越概念 天堂:终极的假期? 二十七快乐不是目标 二十八快乐的陷阱 二十九希望以及本初清净 穿过黑暗风暴的一束光 三十什么样的感觉? 衷心感谢殷军先生提供音频资料 小编在此慎重申明:本文所发图片均属自拍,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您发现本平台有侵权行为,请及时告知,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内删除。小编。谢谢大家,祝六时吉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